今日各地大豆油价格_今日大豆油油价

农业问题一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重头戏”。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有关“加入WTO对中国最大的冲击是农业”的判断,从专家讲座到行业走势分析,不绝于耳。再加上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进口大增,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今一年过去了,年终盘点,发现情况出人意料———

冲击并未出现

加入世贸组织之前,专家和官员普遍认为,我国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便宜,而土地相对少,一旦“入世”,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比如瓜果、蔬菜、鲜花、盆景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出口量会增加;而“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则没有多大优势,如:小麦、玉米等。这个判断,几乎已成共识。

但现实的回答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而且情况恰恰相反: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数量的增加非常有限,而且付出的代价很大,比如被判为质量安全标准超标,被退货、被扣留、被销毁的现象很多。

据今年1—10月份外贸出口形势显示:配额为585万吨的玉米的进口只有1万吨,配额约为847万吨的小麦只进口了61万吨,配额约为82万吨的棉花只进口了12万吨。农产品贸易总额达2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6%,贸易顺差达到4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一些世贸成员如美国向我国大量出口农产品的期待并没有成为现实。

于是马上有人提问:“这是不是源于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其实不然,真实的原因是———

价格因素起决定作用 

加入世贸之初,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柯炳生就撰文指出,“我国农业不会受到多大冲击”。这在当时要算“少数派”。时至今日,他当初的许多预测都得到了印证。

据他的分析,今年的特殊性在于国内、国际农产品两个市场供求价格的反向变化。

世界市场许多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从1月份到9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现货价格升高了36%,期货价格升高了48%,世界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原因是由于北美等主要出口国种植面积减少、旱灾严重。据估测,今年美国小麦的结转库存量将下降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

玉米和棉花的情况类似。玉米现货价格升高了20%,期货价格升高了25%;棉花的现货和期货价格均升高了12%。就连不久前来势凶猛的大豆油,期货价格也升高了47%;大豆现货和期货价格均升高了25%。

与此同时,国内主要的农产品如粮食和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仍然供过于求,价格低迷,库存量很大。

一年来,国内农产品价格升高的不多,有的不升反降。

如玉米、大豆和棉花升高了10%左右,小麦的价格降低了3%左右。小麦价格在产区保持在每吨1000元的水平上,在销区保持在1110—1150元的范围内。相比之下,进口小麦不仅远远高于国内产区价格,也显著高于国内销区价格。

这样国内整体价格在降,国际反而在升,意想不到的格局由此而来。

柯炳生强调,我国之所以今年没有大量进口粮棉产品,也因为去年以来,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实际上已经放开,这使得我国的国内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规则的作用下,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从而使得进口粮棉产品没有价格竞争力。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玉米、小麦、棉花的进口配额没有固定的原因。如果不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存在的话,在现有的配额管理方式下,照样会有大量的进口。

例如,国际市场食用植物油的价格中,棕榈油价格明显较低,因此,在我国关税配额产品中,棕榈油配额使用得最多,1—10月份共进口了141万吨,占全年配额数量240万吨的将近60%。

同样,我国制定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条例,在主观上完全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需要,而不是进行贸易保护。在客观上,也没有贸易保护的作用,因为,有关申报、登记等程序,仅仅是最初一次贸易时稍微拖延了一点时间,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贸易障碍效果。

对此,一个有力的证据是大豆的进口。大豆的进口是严格按照转基因产品管理条例规定的方式进行的,除了最初因为申报耽误了一点时间之外,大豆进口数量在总体上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今年前10个月共进口了871万吨,仅在9月份就进口了135万吨。

仍需从长计议

有人发出警告:“今年情况特殊,不可盲目乐观”。他就是长期研究中国农业的专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

陈锡文认为,现在就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过关,还为时尚早。从一定程度上讲今年是出乎意料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作中国以后农产品进出口形势的长期判断。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中国大宗农产品是否会长期处于过剩状态还很难说。如果长期过剩,那么国内价格当然是低的;到国际市场上也是有竞争力的。

但从现在情况看,这倒未必。因为这几年粮食生产,当年产量连续三年低于当年的消费量。如果不是过去有比较大的库存,价格就会上涨。也就是说,一旦国内供求平衡或短缺出现,国内大宗农产品价格还可能上涨,给国外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创造机会,等于把今年国内国际市场的格局再反过来。

二是世界各国大都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形成了以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这将是普遍趋势,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有可能明显增加。

所以必须避免盲目乐观的情绪,要看到今年情况的特殊性,要从长计议。其实我们处于劣势的大宗农产品从长期看依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自己认为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靠单一的劳动力价格低也未必能真正形成优势,还必须重视科技进步,提高自身质量,努力达到更高标准。所以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比较客观正确地估量形势。

应该说,加入世贸为中国农产品消费增加了一个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农产品特别是粮食而言,多了一个调节平衡的手段。即使有些农产品出口没有优势,我国也可以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陈锡文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即使有些冲击也不怕,问题在于———

配套改革要“齐步走”

从整体上讲,加入世贸对农业的影响其实主要不在于进口了多少农产品,影响了多少市场供求,最主要的在于如果农民还来不及转移,那农产品市场对国际的开放,可能会影响到为数不少的农民的就业和收入。 

从国内的状况看,粮食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4.6亿—4.65亿吨,与年消费量有3000万吨的较大缺口,现在因为有库存,所以粮食价格变化不大。

但不能就此认为中国大宗农产品没有问题了,因而放松对农产品生产能力的保护和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大量农田被占,生产能力下降;加上我们主动调整结构,还有退耕还林,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都会降低一些产量。对此,我们要实事求是地估量现有库存还能弥补多长时间的供求缺口。如果库存消耗差不多了,我们应该维持多大的生产能力。

农业之外的因素,也会提高一些农业的成本。中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价格相对比较低,本来具备增加向外出口的可能性。但能否大量出口,还取决于品种的优化,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推广,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取决于农产品离开中国口岸之前一连串过程中的成本和费用。比如,有些地方在路上设卡收费,提高农产品出口的检疫检查费,这都会降低它的竞争力。

再比如,中国能出口的主要是农特产品,增收农业特产税会不会降低竞争力?值得考虑。我们的产品过去人家要卡我们、要收税,如果我们自己就收得很厉害的话,就会降低竞争力。总之,可能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自己千万不要再给其增加负担。

加入世贸组织是一盘刚刚开局的棋。

它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冷静观察,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仍是我们所应持的态度。

120-125mgkoh/g。

根据今日头条搜索查询,环氧大豆油的羟基值为120-125mgkoh/g,表示100g环氧树脂中所含的氢氧基的摩尔数。

环氧大豆油,简称ESO,是一类有机物,常温下为浅**黏稠油状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