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原油价格年底走势分析表最新_2024原油价格年底走势分析表
5.2.3.1 储量增长趋势分析
根据5.2.1小节对原油储量增长趋势的预测,若以50%的累计探明率划分新增可储量稳定增长和递减阶段,当中国的可量介于157.5亿吨~263.7亿吨时,未来新增可储量的高峰发生的时间将介于2011~2035年,峰值介于1.81亿吨~2.64亿吨(表5.8,图5.9)。
表5.8 不同可量条件下的中国未来新增可储量高峰(50%的累计量作为阶段转折点)
图5.9 不同量条件下中国储量增长趋势(以50%的累计探明率作为阶段转折点)
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增长趋势相比,中国的新增可储量目前仍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如果中国的原油新增可储量在累计探明率达到50%后进入递减阶段,则中国的新增可储量高峰将出现在未来的6~30年内。如果以中国最新一轮油气评价的可量中间值198亿吨作为参考值,则中国未来的新增可储量高峰将发生在2021年。
量为157.5亿吨时,累计探明率在2100年达到.33%;量为198亿吨时,累计探明率到2100年达到91.84%;量为263.7亿吨时,累计探明率到2100年为86.17%(图5.10)。可见,在任何一种量情况下,中国石油到2100年的探明程度均将超过85%。
本书为类比预测模型选取了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储量增长相近的阶段参数,因此中美累计探明率曲线在形态上基本相似。如果将中国量为198亿吨的累计探明率曲线向前平移49年,可以发现平移后的曲线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累计探明率历史曲线的趋势基本吻合。
图5.10 中美累计探明率对比(50%的累计探明率作为阶段转折点)
5.2.3.2 产量增长趋势分析
根据5.2.2小节中对原油产量增长趋势的预测,若以50%的累计探明率划分新增可储量稳定增长和递减阶段,当中国的可量介于157.5亿吨~263.7亿吨时,未来产量的高峰发生的时间将介于2017~2039年,峰值介于2.03亿吨~2.42亿吨(表5.9,图5.11)。
表5.9 不同可量条件下的产量高峰(50%的累计量作为阶段转折点)
当可量为157.5亿吨时,中国的原油储比在降至10 之前保持2%的递减速度。到2011年,累计探明率接近50%,从2012年起,新增可储量进入了递减阶段,但是由于此时储比仍然维持在大于10的水平,因此产量并未跟随新增可储量同时递减(图5.12)。到2017年,产量达到2.03亿吨的峰值。2017~2019年,储比虽然仍大于10,但此时新增可储量的递减速度加快,导致在储比以2%递减的情况下,原油产量仍保持在1.95亿吨以上的水平。2020年,储比降至10,之后为保持储比恒定于10,随着新增可储量的下降,原油产量的递减幅度增加。
2004年,中国的老油田的综合递减率为4.3%。在量为157.5亿吨的条件下,若2005年之后再无新增可储量,中国的原油产量将在2009年递减至1.5亿吨,2018年递减至1亿吨。到2100年,将仅为300万吨。而中国的新增储量目前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若将新增储量贡献的产量考虑在内,中国的原油产量将在2017年达到峰值2.03亿吨,其中老油田贡献产量1.12亿吨,新增储量贡献产量0.88亿吨,新增储量对产量的贡献将达到44%(图5.13)。
图5.11 原油新增可储量在累计探明率达到50%后开始递减的产量预测
图5.12 量为157.5亿吨条件下的新增可储量与产量
当可量为198亿吨时,原油储比在降至10之前保持2%的递减速度。到2020年,储比降为10,产量达到2.20亿吨,而此时的累计探明率为48%,新增可储量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但为维持储比恒定于10 的水平,从2021年起,产量在新增可储量和储比的同时控制下开始递减(图5.14)。在产量增长过程中,2013~2030年,年度产量超过2亿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产量平台期。
图5.13 量为157.5亿吨条件下的产量构成
图5.14 量为198亿吨条件下的新增可储量与产量
结合中国2004年的老油田综合递减率(4.3%)和198亿吨的量条件,在2020年的峰值产量中,老油田将贡献产量0.94亿吨,新增可储量将贡献产量1.26亿吨,新增可储量对产量的贡献将达到57.3%(图5.15)。
当可量为263.7亿吨时,原油储比在降至10之前保持2%的递减速度。到2020年,储比降为10,产量达到2.20亿吨。而此时的累计探明率仅为36.84%,新增可储量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但为维持储比恒定于10的水平,产量开始受新增可储量和储比同时控制。2021~2024年,新增可储量的增长不能支持在储比降为10之前的产量增长速度,为维持储比恒定于10,2021~2025年的产量基本持平,到2026年新增可储量的增长已超过产量的增长,产量的增长幅度也相应提高(图5.16)。到2036年,新增可储量开始进入递减阶段,但此时的新增可储量仍然高于产量,因此,产量继续上升到2039年,达到2.42亿吨的峰值。这个过程中,产量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快速增长、递减的过程。第一个产量快速增长的过程对应着储比递减至10的过程;后一个产量快速增长过程则对应着新增可储量高于产量的过程。从2040年起,产量开始进入递减阶段。
图5.15 量为198亿吨条件下的产量构成
图5.16 量为263.7亿吨条件下的新增可储量与产量
结合中国2004年的老油田综合递减率(4.3%)和263.7亿吨的量条件,在2020年的峰值产量中,老油田将贡献产量0.41亿吨,新增可储量将贡献产量2.01亿吨,新增可储量对产量的贡献将达到83%(图5.17)。
图5.17 量为263.7亿吨条件下的产量构成
从累计出率来看,量为157.5亿吨时,累计出率在2100年已经达到94.95%;量为198亿吨时,累计出率到2100年达到89.12%;量为263.7亿吨时,累计出率到2100年为82.79%(图5.18)。可见,在任何一种量情况下,中国石油到2100年的出程度均将超过80%。
图5.18 中美累计出率对比(50%的累计探明率作为阶段转折点)
由于中国的新增可储量在稳定增长阶段的增长速度高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同阶段的增长速度,因此,新增可储量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产量的快速增长。如果以中国的可量中间值198亿吨作为参考值,将中国的原油累计出率曲线向前平移49年后,可以发现,在2013年以后中国的原油累计出率发展历程与美国逐渐有所区别,中国累计出率的增长速度低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美国本土48州的开发工作量巨大,产量首先经历了起步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在为期10年高于4亿吨的高位稳定阶段之后进入了递减阶段;而在中国的原油产量增长历程中,目前为止开发工作量远低于美国,从1986年起进入了稳定增长的阶段。在2013年至2030年间将经历一个产量高于2亿吨的平稳时期。产量增长阶段的差异将导致中国未来的累计出率增长可能低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
若以量198亿吨为参考,并以50%的累计探明率作为储量增长阶段的转折点,结合新增可储量与产量预测的结果,中国原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可能已经在2000年达到高峰,峰值为24.51亿吨,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剩余探明可储量将不断下降,到2030年降至20亿吨,到2069年降至10亿吨,到2100年降至5.38亿吨(图5.19)。
图5.19 中国原油剩余探明储量
临近春节,油价又开始波动了,今年的油价趋势是怎么样的?
2022年油价趋势预测,明年国内成品油会不会下跌?明年我国油价会是多少?首先,国际油价方面,消息面指引市场。未来一年的油市行情,有望走出先稳后跌的走势。上半年价格偏高,下半年价格偏低,全年油价波动重心在65-70美元/桶。
1、2022年中国成品油价格预测:
2022年,国际原油走势、国内政策导向及市场竞争加剧等皆加速成品油市场洗牌步伐。也会反应在价格方面,在多重因素共振影响下,预计202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汽、柴油批发价格整体呈现涨后回落的趋势,价格波动区间相对有限。其中,主营92#汽油均价区间或在8300-8550元/吨,0#柴油均价区间或在7700-8100元/吨;独立炼厂方面,92#汽油均价或在7900-8150元/吨,0#柴油均价或在7500-7800元/吨。全年汽油低价或出现在3月份左右,高价或出现在10月份左右;柴油低价或出现在6月份左右,高价或出现在10月及11月份左右。受原油价格走势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2022、2023及2024年,中国汽、柴油批发价格将整体呈现平稳下滑趋势,阶段性波动或较为剧烈。
2、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首先,国际油价方面,消息面指引市场。未来一年的油市行情,有望走出先稳后跌的走势。上半年价格偏高,下半年价格偏低,全年油价波动重心在65-70美元/桶。从趋势来看,国际油市价格重心恐将逐步下移,这不仅是由供应增加而需求降低导致的,同样也是由货币政策不断趋紧的背景下决定的。货币政策转向,首先冲击的是宏观市场,原油作为宏观属性较强的品种,缩紧政策后将会压制过热的经济,需求端受到影响;同时,加大投资后供应陆续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供需两端发力,油市的重平恐将呈现下降的趋势。因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无论从成本还是政策面考虑,皆与国际原油价格联动性强,故随着原油价格涨跌,一方面中国成品油零售限价将顺势涨跌,另一方面市场业者心态起伏明显,从而带动成品油批发价格的调整。
其次,中国经济大环境及成品油供需两端方面。总体来看,当前国内经济仍在持续恢复中,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成品油产量仍将保持稳定上升走势。而汽柴油需求增速不尽人意,叠加替代能源占比不断增加的背景,未来成品油市场仍将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当然,成品油供需矛盾突出已经是多年的老问题,目前解决供需矛盾政策面的倾向是供给侧改革,而其中,供应端更为重要,这从行业市场监管、等政策皆能看出。综合来看,2022-2024年中国成品油市场供需失衡现状仍存,一定程度上对成品油价格形成利空。
再次,国家政策方面。为深入贯彻“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2020年,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监管的指导意见(2020年版)的通知,就能源领域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强后续监管提出具体意见。“放管服”令行业参与者和竞争者增多,拉动成品油消费。
最后,替代能源方面。能源行业坚持以清洁低碳为发展目标,多元化发展路线成主流。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整体呈现上涨的趋势。未来,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油品的替代作用将愈加明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