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沪科版)

2.八年级上科学知识要点总结,少一点,浙教版

3.求初中物理多彩物质世界这单元的基础知识,急,想要分我就加!!求好人啊~~

4.初二科学上册第一章重点

汽油密度计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_汽油密度计怎么看

校准和检定的区别:

1、目的不同

校准: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

检定:检定的目的则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

2、对象不同

校准:校准的对象是属于强制性检定之外的测量装置。我国非强制性检定的测量装置,主要指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计量器具,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所使用的计量器具等。

检定: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

3、性质不同

校准: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这是一种技术活动,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为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自行规定校准周期、校准标识和记录等。

检定:检定属于强制性的执法行为,属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其中的检定规程协定周期等全部按法定要求进行。

4、依据不同

校准: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校准规范》,或参照《检定规程》的要求。

检定:检定的主要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这是计量设备检定必须遵守的法定技术文件。

5、方式不同

校准:校准的方式可以用组织自校、外校,或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组织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自校方式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从而节省较大费用。

检定:检定必须到有资格的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的单位进行。根据我国现状,检定属于法定授权,非国家机关或者相关部门很难拿到授权,即便技术实力足够。

百度百科——校准

百度百科——检定

初二物理下册复习提纲(沪科版)

商店里的台秤是用来称物体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的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液体体积的工具,密度计用来测液体密度的工具.

故答案为:质量;体积;密度.

八年级上科学知识要点总结,少一点,浙教版

一、大气压复习提要:

1.大气压定义: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大气受重力作用。

3.常见的大气压现象及应用:

⑴图10-25、10-26、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⑵吸管、茶壶盖开小孔、吸盘式挂钩、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液等。(会分析,解释)

4.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5.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图10-27,说明大气压能支持一定高度的水银柱,大气压的值与这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平衡,即大气压的值等于这个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也就是:

P大气压=ρ水银gh

⑵上式中,h指的管内水银面到水银槽内水银面的竖直高度。在管子倾斜时,不能把顺着管子测得的两水银面之间的距离作为h。

⑶影响大气压测量值的因素:

① 管子上方不是真空(偏小)

② 在不同高度测量(越高越小)

③ 以倾斜管子中的水银柱的长度作为h。(偏大)

⑷1atm=1.013×105Pa(F浮=,式中h=0.76m )

6.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高度越高,大气压的值越小。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的值降低111Pa。或每升高12m,大气压的值降低1mm水银柱。

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及应用:

⑴图10-30,a、b两图分别说明什么?

⑵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⑶高压锅的原理及降低液体沸点的方法。

7.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及应用:

⑴图10-38、39说明什么?(分析)

⑵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压强越小,体积越大。

⑶应用:打气筒,抽气机,空气压缩机,车辆气动门等。

复习题:书:P167-168 2,3,5,8

练习册:§10.4 §10.5 综合练习:1.2.7.8.18.22

二、浮力复习提要:

1.浮力的概念: 书P174 (注意:液体不要说成水)

2.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根据具体情况可能是水、煤油、酒精、水银或其它液体等)

3.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它也会对液体产生压力。(力的作用是相互)

4.阿基米德原理:书P176 L8-10行(要完全叙述,不能只记后半句)

5.阿基米德原理的几个有用的推论:

⑴对同种液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体积相等,浮力相等;

⑵对浸没在不同液体里的体积相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不同液体里),液体密度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⑶对受到浮力相等的物体,V排越大,ρ液越小(如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上,浮力不变,液体密度越大,则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例:船开进不同的海洋,密度计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上)

6.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

F浮= F向上- F向下(会利用P=ρgh,F=PS计算物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强和压力)

7.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⑴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情况。

⑵对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当F浮>G物(或m排>m物),物体上浮;

当F浮<G物(或m排<m物),物体下沉;

⑶当F浮=G物(或m排=m物),物体漂浮(则ρ物<ρ液,V排<V物)或悬浮(则ρ物=ρ液,V排=V物);

注: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上浮,最后将会漂浮,此时V排<V物;

如果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下沉,最后将会沉在底部,此时V排=V物

⑷应用:轮船、密度计、潜水艇、升空气球、浮力选种、测人血密度等。(书180-181)

8. 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列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9.几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⑴ 当已知物体重力G和它在液体里时的视重F`时:F浮=G-F`

⑵ 当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时,直接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当知道排开液体的质量时,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浮=m排g、

当已知液体密度和浸入液体的体积时,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变形公式:F浮=ρ液gV排

⑶ F浮= F向上- F向下(浮力产生的原因)

⑷ F浮=G物或F浮=m物g(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10.实验题: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

例1: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测量小金属块的密度

分析:当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金属块的体积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则金属块的重力和它排开液开液体的重力(即它所受的浮力)之比与金属密度和液体密度之比相等。本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即可推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公式:F浮=G-F`,G/ F浮=ρ金:ρ水,ρ金=G/(G-F`)×ρ水

例2:利用量筒、水、大头针测量小木块的密度

分析:当木块放入水时,木块会漂浮在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与木块的重力相等,则木块的体积V木和它漂浮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与木块密度ρ木和水的密度ρ水成反比。本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量筒测出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再利用大头针将木块完全压入水中,测出木块的体积V木,即可推算出木块的密度。

步骤: 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V1

②将小木块放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示数V2

③用大头针将量筒中的小木块完全压入水中,读出读出此时示数V3

公式:V排= V2- V1,V木= V3- V1,ρ木=(V2- V1)/(V3- V1)×ρ水

例3: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小金属块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

分析:当金属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金属块排开的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则金属块排开两种液体的重力(即它在两种不同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与这两种液体的密度成正比。本题中,因为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只要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和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1,及它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2,即可推算出未知液体的密度ρ。

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未知液体中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

公式:F浮1=G- F1,F浮2=G- F2,ρ=(G- F2)/(G-F1)×ρ水

复习题:书:P177 2,3,4;P178 1;P181-182 1,2,3,4,5;

P182-183 练习题 全部

练习册:§11.1 §11.2 §11.3 综合练习 全部

求初中物理多彩物质世界这单元的基础知识,急,想要分我就加!!求好人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 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水的分布

我国的水

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的净化 过滤

蒸馏

1. 水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初二科学上册第一章重点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复习提纲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很小,通常以10—10m做单位量度,不能用肉眼看到,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就像课间教室中的学生),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就像操场上乱跑的学生),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特点

状态

是否有一定定形状

是否有一定体积

是否有流动性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固态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小

气态

很大

很小

4、原子结构

5、纳米科学技术

1nm=10—9m

练习:☆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有时体积变大,有时体积变小,各举一例,体积变大例子:水化成冰体积变大;体积变小例子:蜡在凝固时体积变小。

二、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ρ

m

V

=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练习:☆气体特殊:例: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3,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 )

A.4Kg/m3 B.6Kg/m3 C.2Kg/m3 D.无法确定

ρ甲

ρ乙

m

V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左图所示:ρ甲>ρ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ρ

m

V

=

原理

7、测固体的密度:

浮在水面:

工具(量筒、水、细线)

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

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沉入水中:

形状规则

工具:刻度尺

体积

质量

工具天平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用排液法测量,这里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ρ专题:测物质的密度

一、测液体的密度:

1、利用密度计:(以牛奶为例)

器材:密度计

步骤:将密度计放入牛奶中,呈漂浮状态,直接读数即可。如图:

2、差量法(防止倒不净,减小误差)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玻璃杯)、牛奶(以牛奶为例)

步骤:1用天平称出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

2把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记下牛奶的体积为V,

3用天平称出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m2,

m1-m2

V

ρ

=

4表达式:

3、“创造量筒”——等积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足量的水、牛奶。

步骤:1用天平测出空杯的质量为m0,

2将烧杯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

3将水倒净,装牛奶,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2,

m1-m0

m2-m0

=

ρ水

ρ奶

即ρ奶=

m2-m0

m1-m0

ρ水

4表达式:

4、“创量筒——2次称重法(特征:有2种液体)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烧杯、小石块、细线、水、牛奶(以牛奶为例)。

步骤: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秤测出其重力为G重,

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在水中的重力为G水,

3把石块浸没在牛奶中,用弹簧秤测出在牛奶中的重力为G奶,

ρ奶=

G空—G奶

G空—G水

ρ水

4表达式:

5、称重法:(创天平——称重法)(特征:1种液体)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量筒、小铁球(ρ铁已知)、细线、牛奶

步骤:1用弹簧秤测出小铁球的物重为G1,

2用细线系住铁球,用弹簧秤测出小铁球浸没在牛奶中的重力为G2,

ρ奶=

ρ铁(G—G’)

G

3表达式:

6、液体压强法:(界面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

※(U型管两侧液体不相溶)

器材和用品: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玻璃管、酒精灯、

足够的水、刻度尺、花生油(以花生油为例)

步骤:1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管的中部,将其弯向“U”形管,

2将“U”形管倒入适量的水,在管的另一端注入花生油,待液体静止时,读出花生油的液柱的高度为h1,和两管的水位差为h2,

3表达式:

ρ油=

h2

h1

ρ水

7、大气压法:(利用外界气压与弯管中的气压差相同)※两液体溶与不溶均可

器材和用品:带阀门的双头弯管、抽气机、水、待测液体、两个烧杯。

步骤:1将第一个烧杯盛水,另一个盛待测液体,带阀门的双头弯管插在两个烧杯中,

2将双头弯管的上端在两用气筒(或手摇抽气机上。

ρ液=

h1

h2

ρ水

3打开双头弯管的阀门进行抽气,随着弯管中气压降低,两根玻璃管中的液体会上升到不同的高度,然后关闭阀门,停止抽气,测量出水柱的高度为h1和液柱的高度为h2,

4表达式:

8、利用力的平衡法:

器材和用品:粗细均匀一端开口平底薄壁玻璃管、大烧杯、足够的水和刻度尺。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所测物理量;(2)写出液体密度表达式:

(1)步骤

1将空玻璃管开口朝上竖直放入盛水的大烧杯内,当玻璃管静止不动时,在玻璃管上记下液面位置A,将玻璃管拿出后用刻度尺量出A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1,

2将瓶中一部分待测液体倒入空玻璃管内,并竖直放置,液面稳定后,用刻度尺量出液面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2,

3将2装有液体的玻璃管竖直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在玻璃管上记下液面位置B,取出玻璃管后,用刻度尺量出B距玻璃管底的深度为h3。

ρ液=

h3—h1

h2

ρ水

(2)表达式:

9、利用差量法(质量差/体积差)

器材和用品:天平、量筒、玻璃杯、待测液体

步骤:

1在量筒中注入待测液体,将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玻璃杯中,记下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为V1,

2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及杯内液体的质量为m1,

3将量筒中的液体再向玻璃杯中倒入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2,

4用天平再测出此时玻璃杯及杯内液体的质量为m2。

5表达式:

ρ=

m2—m1

V1—V2

10、利用漂浮法:

器材和用品:正方体木块、刻度尺、烧杯、待测液体。

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边长为L,

2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待测液体,将木块放入烧杯中呈漂浮状态,在液面处做记号,记下液面到木块底部的距离为L1,

ρ液=

ρ木L

L1

3表达式:

11、利用二漂法:

器材和用品:量筒、试管、水、待测液体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体积为V1;

2、将空试管放入量筒中,呈漂浮状态,测出体积为V2;

3、将水倒净,换入适量的待测液体,测出此时的体积为V3;

4、将空试管放入量筒中,呈漂浮状态,测出体积为V4;

表达式:ρ水(V2—V1)=ρ液(V4—V3)

即:ρ液=

规则形状

不规则形状

用方法:数学方法

排水法

ρ>ρ水

ρ<ρ水

ρ>ρ水

ρ<ρ水

用方法:排水法

分类:

二、测固体的密度:

I、规则(ρ>ρ水及ρ<ρ水)利用数学方法测体积.

1、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积V=a.b.c

2、正方体:边长为a,则V=a3

当截面半径为r时,则V=∏r2h

当截面直径为d时,则V=∏d/4.h

当周长为C时,则V=C2/4∏.h

3、圆柱体高为h,

4、球体的半径为r时,则V球=4/3∏r3

II、不规则且(ρ<ρ水)(以蜡为例)

1、悬重物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重物、水、细线、(石蜡)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用细线系住重物,将其浸没在装有适量的水的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1,

3再把蜡和重物系在一起并浸没在水中,记下示数为V2,

ρ蜡=

m

V2—V1

4表达式:

2、针压法(强行浸没):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细长钢针、水、(石蜡)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ρ蜡=

m

V2—V1

3用钢针插入石蜡,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4表达式:

3、创天平——(1漂1浸(强行)法):

器材和用品:量筒、细长钢针、水、(蜡)

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2将蜡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3用细长钢针插住蜡块,使蜡块全部浸没水中,记录示数为V3,

ρ蜡=

ρ水(V2—V1)

V3—V1

4表达式:

4、创天平—创量筒—(1漂1浸(强行)(以S蜡不变)

器材和用品:刻度尺、蜡烛、水杯、水、大头针。

步骤:

1将水杯装满水,将蜡烛放入水中,待其直立且漂浮,

2用大头针在漂浮的蜡烛上沿水面划出一记号;

3用刻度尺测出蜡烛浸在水中部分长度为L1和露出水面部分长度为L2,

ρ蜡=

ρ水L1

L1+L2

推导过程:F浮=G物

ρ水g.sL1=ρ物g.s(L1+L2)

4表达式:

5、创天平—创量筒—(1漂1浸(强行)(以S容器不变)类似方法4。

器材和用品:刻度尺、蜡烛、水杯、水、大头针。

步骤:

1在水杯中装入可浸没蜡烛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1,

2把蜡烛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待蜡烛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2,

3用大头针扎住蜡烛,使其浸没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高为h3 ,

ρ蜡=

ρ水(h2—h1)

h3—h1

4表达式:

6、创天平—创量筒—(二力平衡法):

器材和用品:长方体木块、毫米刻度尺、水。

步骤:

1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竖直总长度为L,

ρ木=

ρ水h

L

2将木块直立漂浮在水面上,并在木块上标出水面的位置,取出木块,用刻度尺测出木块浸入水面下的深度为h,

3表达式:

7、(补差法求体积)(尤其是物体的体积大,放不进去量筒中,用此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重物(长方体)、木块、烧杯、水。

步骤: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2在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放入杯中用重物压入水中浸泡几分钟,待木块吸满水后在杯壁上标志水面的位置,捞出木块,将重物仍留在水中,用量筒量水加到杯中,直至水面升至原来所做标志处,记录量杯所加的体积即为木块的体积。

ρ

m

V

=

表达式:

图:

III、不规则:(ρ>ρ水)(以石块为例)

1、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细线、水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1,

3用细线系住石块,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2,

ρ石=

m

V2—V1

4表达式:

2、创量筒——称重法

器材和用品:弹簧秤、烧杯、水、细线、(石块)

步骤: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弹簧秤测出石块的重力为G1,

2把石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测出其在水中的视重为G2,

G1—G2

ρ=

G1

ρ水

3表达式:

3、※(创量筒—溢水杯法)(不接溢水,不取出物体)

器材和用品: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1,

2将烧杯装满期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2,

3用细线系住石块,放入烧杯中,溢出一部分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和剩余水、石块的总质量为m3,

ρ石=

m1

m1+m2—m3

ρ水

4表达式:

4、创量筒—溢水杯法(不接溢水,取出物体)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石块。

步骤:

1在烧杯中注满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为m1,

2将石块放入注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部分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剩下的水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2,

3取出石块,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3,

m2—m3

ρ石=

m1—m3

ρ水

4表达式:

5、※(创天平—曹冲称象法):

器材和用品:一只量杯、水槽、滴管、小烧杯、足量的水、(石块)

步骤:

1在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

2将装有小石块的烧杯慢慢放入水槽中呈直立漂浮,用细线在烧杯外的液面处缠绕一圈,做个记号,

3取出石块,逐渐向小烧杯中加水,直至杯外液面到达记号处,

4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杯中,记录示数为V1,

5再向量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示数为V2,

6再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量杯中,记录示数为V3,

ρ石=

ρ水V1

V3—V2

7表达式:

6、(创天平—平衡去皮法):

器材和用品:1架天平(无砝码,无游码)、1个量筒、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细线、滴管、水、矿石。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将两只烧杯分别放在左右盘上,一只烧杯放矿石,另一只烧杯注入水,并用滴管小心增减,直到平衡,然后把水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为V1,

2向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示数为V2,

3用细线系住矿石,并将其浸没在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3,

ρ石=

ρ水V1

V3—V2

4表达式:

7、※创天平—1漂1浸法:(利用空心漂浮;实心下沉)

器材和用品:量筒、水、玻璃瓶、牙膏皮,测牙膏皮的密度?

(包括马铃薯、玻璃杯、小茶壶等。)

步骤:

1量筒中装适量水,记积为V1,

2将牙膏皮做成空心盒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2,

ρ皮=

ρ水(V2—V1)

V3—V1

3将牙膏皮捏成一团(实心)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为V3,

4

ρ物=

G物

gV排

推导过程:(G物=F浮=ρ水g(V2—V1)即:

8、(创天平—借助烧杯—(2漂1浸法):

器材和用品:大量杯、小烧杯、水、金属块,测金属块的密度?

步骤:

1在大量杯中装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

2将小烧杯漂浮于大量杯中,读出液面示数为V2,

3将金属块放入小烧杯中,读出液面的示数为V3,

4取出小烧杯,将金属块放入大量杯中浸没,读出液面的示数为V4,

V3—V2

ρ铁=

V4—V3

ρ水

9、创量筒—(1拉(悬)1浸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烧杯、水、细线、石块

步骤:

1在烧杯中装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m1,

2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入水中,使石块不与杯底杯壁接触,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2,

3使石块沉入水底,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3,

ρ石=

m3—m1

m2—m1

ρ水

4

10、创天平—创量筒—杠杆、浮力法:

器材和用品:杠杆、烧杯、铁块A、B,刻度尺、水、细线。

步骤:

1在调平的杠杆两端分别挂上铁块A、B,调节A、B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刻度尺量出力臂分别为a,b,

3使A浸没水中,调节B的位置,至杠杆再次平衡,量出力臂为c,

ρA=

b

b—c

ρ水

4表达式:

图:

11、器材和用品:量筒、弹簧测力计、小刀、水、细线、马铃薯

步骤:

1用小刀切一块马铃薯样品,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马铃薯样品的重力为G,

ρ=

G

g(V2—V1)

3在量筒内装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把马铃薯放入量筒中,记下水和样品的总体积为V2,

4表达式:

IV、(规则、不规则、ρ>ρ水、ρ<ρ水均可)

排砂法(排糖法)或(排面粉法)

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细砂、被测物体。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物块的质量为m,

2取适量的细砂倒入量筒中,摇匀、摇实、摇平,记下示数为V1,

3将细砂倒在一张白纸上,

ρ物=

m

V2—V1

4将物体放入量筒,将细砂倒入量筒中,摇匀、摇实、摇平,记下示数为V2,

5表达式:

V特殊:

1、器材和用品: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足量的水、吸水性瓷砖碎片,测瓷砖的密度。

步骤:

1用天平测出瓷砖碎片的质量为m,

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示数为V1,

ρ砖=

m

V2—V1

3将将瓷砖放入烧杯中浸泡,吸饱水后,擦干,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示数为V2,

4

2、“正北牌”方糖是利用一种白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出它密度,除了一些方糖外,还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有多种测量方糖的密度的方法,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案。要求:写出方案的设计步骤及所测物理量,并用所测物理量表示方糖的密度。

(法一):

ρ糖=

m

V2—V1用天平测出3块方糖的质量为m,向量筒里倒入适量水并放入白砂糖,用玻璃棒搅动,制成白砂糖的饱和溶液,记下饱和溶液的体积V1,把3块方糖放入饱和溶液中,记下饱和溶液和方糖的总体积V2. 则密度

请认真地看一下吧,非常重点: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 氢气+氧气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 水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 ρ液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 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 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 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溶液:(1)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七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八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 :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九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水的分布

1.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的净化 过滤

蒸馏

2.水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4.水的净化

自然沉淀法

(1)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